近年来,随着体检的普及股融贷,越来越多的人在肺部CT检查中发现“磨玻璃肺结节”。不少患者看到报告后心生恐慌,担心这是肺癌的前兆。那么,磨玻璃肺结节真的意味着危险吗?上海明珠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范杰从中医角度给出了专业解答。
磨玻璃肺结节:未必是“危险信号”
磨玻璃肺结节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肺部局部密度轻度增高的阴影,形状似磨砂玻璃。范杰医生指出,这类结节的出现并不等同于肺癌。其成因多样,可能是炎症、局部出血、纤维化或早期肿瘤表现。中医认为,肺结节的产生与体内气血失衡、痰瘀互结密切相关。情绪压力、环境污染、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,都可能影响肺的气血运行,逐渐形成结节。
中医视角:整体调理,因人施治
范杰医生强调,中医对肺结节的治疗注重“辨证施治”,而非“一刀切”的结论。
辨证分型:根据患者体质差异,肺结节可能分为“气虚痰凝”“气滞血瘀”“阴虚燥热”等类型。例如,长期疲劳、易感冒者多见于气虚型;情绪波动大、胸闷胁痛者可能与气滞相关。
展开剩余69%治疗思路:中医通过调和气血、疏通经络、软坚散结等方法,改善体内环境,帮助结节稳定甚至消散。例如,针对痰瘀互结型,常以理气化痰、活血化瘀为原则;针对阴虚燥热型,则侧重滋阴润肺、清热降火。
范杰医生特别提醒:“中医治疗的核心是‘个体化’。每位患者的体质、症状、结节性质不同,需结合舌象、脉象等综合分析股融贷,才能制定方案。”
科学态度:定期随访,避免过度恐慌
面对肺结节,范杰医生给出以下建议:
理性看待报告:首次发现的磨玻璃结节,若体积小(如<8mm)、边缘光滑,多数为良性。无需过度焦虑,但需遵医嘱定期复查(如3-6个月)。
中西医结合更稳妥:对于持续存在或增长的结节,可借助现代医学手段(如增强CT、穿刺活检)明确性质。中医则通过调理体质,辅助改善肺部微环境,减少恶性病变风险。
调整生活方式:避免吸烟、接触油烟及粉尘;保持情绪舒畅,减少肝气郁结;适度运动以增强肺气。
专家简介
范杰,上海明珠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,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,师从名医涂晋文。深耕中医临床诊疗四十余年,擅长呼吸系统疾病(如肺结节、慢阻肺、肺部肿瘤)及各类结节病的辨证治疗。曾于广州中医药大学、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附属医院进修学习,致力于中医临床研究与教学,提倡“以人为本”的个体化诊疗模式。
磨玻璃肺结节未必是健康“警报”,但需科学管理。中医以其整体观和个体化治疗优势,为患者提供了另一条路径。正如范杰医生所言:“结节是身体的‘信号灯’,提醒我们关注内在平衡。与其恐慌,不如理性应对,给身体一个修复的机会。”
【就诊须知】
1、我院就诊患者比较多,请您提前挂号预约。
2、接诊时间:24小时咨询在线关注我院微信公众号《上海明珠医院中医科》
3、坐诊时间:8:00--17:00(节假日不休)
4、地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3300号(近世博园)
【地铁】八号线杨思站一号口出去往东北方向股融贷,沿杨思路走330米,右转进入上南路走450米到达终点
发布于:上海市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